【高质量发展提升年】长岭:打造活力海绵空间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

时间:2024-07-10 来源:长岭融媒

图片

 长岭县首个海绵城市公园项目——龙源山公园改扩建项目,目前已完工并向市民开放。开园不足月余,便成为了城市新地标、网红打卡地和生态展示窗口,更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“加码”,大大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数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近日,走进盛夏时节的龙源山公园,鲜花烂漫,绿草茵茵,碧波微澜,虫鸣鸟叫,一幅浪漫景象,令游人心醉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龙源山公园改扩建项目是我县近年来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,项目总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,主体内容以农耕文化主题为主,共规划了雨水湿塘一处,并建设有农耕文化墙、长云桥、景观桥、悠然亭、听雨廊等观赏点,公园整体绿化面积20000余平方米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项目将生态优先、尊重自然的理念融入到海绵城市设计中,雨水湿塘周边场地设置海绵设施,实现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的目标,形成生态、可循环的“海绵体”系统。将调蓄净化雨水的空间与生态景观、活动场地有机结合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做到雨水处理与景观效应的双重结合,为市民提供一处高品质公共开放空间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如今,这里已经转变为一个以“海绵城市”为理念的融休憩、游玩以及雨水综合管理于一体的区域“城市绿心”。经过海绵化改造,市民可以在这里跑步、锻炼、休闲、观景。雨水湿塘、下凹绿地、透水铺装等设施有效收纳、滞蓄、净化城市雨水,提高了区域内防洪排涝能力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值得一提的是,龙源山公园改扩建项目园路、场地多采用透水材料铺装,并将景观营造与雨水设施有机结合。场地雨水在进入雨水湿塘前先经过透水铺装、草木绿地,通过透水铺装吸附截留,与植物、介质、土壤、微生物的共同作用,使渗入地下和排入下游的雨水经过海绵体得到有效净化,同时草木绿地内种植的大乔木、白桦、五角枫、李子树、大云杉、黑松等1500余株绿化树木,搭配宿根花卉及草坪,净化雨水的同时也营造了丰富的植物景观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公园之于“海绵”,好比“大地”之于“春雨”,而“海绵”之于城市,则好比“基石”之于“塔楼”,如今的龙源山公园改扩建项目,蜿蜒的透水道路盘旋在树荫之间,清澈的雨水湿塘呈现“水清鱼欢、人和景美”的和谐景象。海绵化建设的公园,“颜值”上升、功能提升,大雨不积水、小雨不湿鞋。韧性与弹性的生态空间令公园环境充满活力。“一呼一吸”间,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的美丽图景正化为普惠民生的美好现实。

图片

(长岭融媒记者:程鑫尧/文 霍玉琪/图 胡宇/摄)

END


制   作曹忠旭

编   辑丨拱凡淇

终   审丨于显鹤 

监   制丨赵连波

 来      源:长岭县融媒体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