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之多彩长岭丨绿岭奏响“丰收曲”

时间:2024-10-07 来源:长岭融媒

金秋时节,走进长岭大地,秋风拂过田野,稻穗摇晃沙沙声、马铃薯粉坊机器轰鸣声、葡萄架下人们欢笑声……,奏响了这个季节里最独特、最美妙的乐章——丰收曲。


风车、稻田组合成美丽音符

长岭镇马莲村,水稻即将进入成熟期,长势正旺。田野上一座座“大风车”矗立在黄绿相间的稻田中,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随着秋风缓缓转动,大型风力发电设备与生态农业绘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。据了解,长岭镇耕地总面积40.1万亩,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344亩,大豆种植面积57494亩。长岭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,积极推广农业种植机械化,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,科学部署春耕备耕、夏季管理、秋粮收割,全面落实稻谷大豆种植产业补贴等惠民政策,强化农业技术服务,抓牢抓实粮食安全的根基,促进农户持续增收。


马铃薯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金种子”

三青山镇西伏山村的粉条晾晒场上,一排排洁白如玉的粉条,高挂下垂,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,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。走进三青山镇兰家粉坊,工人们正忙着制作粉条。经过打粉、揉粉等工序,将一团团白色马铃薯淀粉放入机器里,淀粉变成一挂挂粉条落入滚烫的开水中,再经过凉水冷却,迅速捞出……整个制作过程环环相扣,井井有条。据了解,兰家粉坊经过几代人的传承,已经形成了种、产、销一条龙产业链,真正用“小粉条”做出了“大产业”。随着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发展,从土豆粉条、土豆鲜粉到独具特色的粉耗子,一个个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应运而生,走进了人们的视野。通过精深加工,马铃薯价值提升3至4倍,一条属于马铃薯产业的全链条发展之路在长岭全面铺开,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金种子”,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

葡萄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“钱串子”

长岭镇落实村葡萄采摘园,夏黑、丛林玫瑰等品种葡萄已经陆续成熟。一串串沉甸甸、圆鼓鼓的葡萄犹如一颗颗璀璨的“宝石”缀满枝头,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果香。采摘园工人正忙着采摘、分拣、称重、包装。采摘园采用科学栽培,全程标准化生产,使用有机生物菌肥,人工除草,果实自然成熟,口感独特,酸甜适口。近年来,长岭镇将葡萄、草莓、香瓜等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、采摘体验等相结合,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,提升产业附加值。落实村葡萄采摘园葡萄开始采摘以来,镇村干部齐心协力跑订单,忙销售,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,把葡萄架上的“颗颗珍珠”变成壮大村集体经济的“钱串子”。


花生结出致富果实

太平川镇六合园村农田土质疏松,土层深厚,通透性好,非常适合花生生长。近年来,六合园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,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因地制宜发展花生特色种植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花生村”。今年,六合园村种植花生面积达300余公顷,占耕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,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、机械化种植等科学手段,让花生产业迈上新台阶。太平川镇深入推进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以发展产业为抓手,全面挖掘各村资源优势,围绕乡村振兴下足功夫,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推广特色种植模式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,积极推广水稻、花生和“一年两茬”农作物,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,激发乡村振兴活力。

据了解,长岭县今年种植粮食作物475万亩,包括玉米440.5万亩、大豆19万亩、水稻6万亩、小麦0.3万亩、杂粮杂豆8万亩、薯类1.2万亩;种植油料作物13万亩。春耕春播期间,该县组成指导服务组,开展技术服务、分类指导工作,推动高产关键技术、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等措施有效落地,为全年丰收奠定了基础。虽然今年雨水较大,但长岭县紧紧围绕防汛保丰收目标,加强物资储备,精心组织,全面落实责任,全力打好汛期防御战,筑牢防汛“安全堤”,赢得了防汛夺丰收保卫战。

春华秋实,岁物丰成。长岭科技赋能农作物增产增效,特色农产品喜获丰收,多措并举兴农富农……五彩斑斓喜迎丰收盛景,绿岭大地喜唱丰收之歌,乡村振兴“丰收曲”正在奏响!

END


来源丨松原日报

编辑丨宫亚轩

初审丨王思佳

复审丨孙孝勇

终审丨于显鹤

监制丨赵连波

 来      源:长岭县融媒体中心